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时代需要,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研究型、应用型高层次地理科学课程与教学的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系统的地理科学课程与教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关注国内外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动向和趋势,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从事地理科学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实际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
3.通过地理野外实习,具有认识自然环境的能力,不同区域人地关系的分析能力。
4.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初步具备运用一门外语撰写专业论文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通用的现代教学设备。
5.德才兼备,身心健康,毕业后能够从事相关领域的课程开发与研究以及教学、培训等工作。
二、招生对象
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在职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和其他中等学校的文化基础课专任教师或管理人员,以及省、市、区、县教育研究部门或政府机关教育系统中有相当于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职务的教研员或管理人员。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脱产专业学位研究生,除国家有特殊规定外,学制一般为2年。全日制非脱产专业研究生,学习年限不得少于3年。在达到学校规定的提前毕业的条件下,允许提前毕业,但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年;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不含休学时间).
四、培养方式
1、学校培养单位和实践基地联合培养的方式。2、双导师制的培养方式。3、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4.由教学型、技术型、研究型教师组成团队培养模式。
五、课程设置
045110
课程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 时  | 
   学 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公共课  | 
   500000000018  | 
   硕士学位英语a  | 
   108  | 
   3.0  | 
   1  | 
   考试  | 
  
500000000020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0  | 
   1  | 
   考试  | 
  |
50000000002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0  | 
   1  | 
   考试  | 
  |
专业 核心课  | 
   500000000023  | 
   教育学原理  | 
   36  | 
   2.0  | 
   1  | 
   考试  | 
  
500000000024  | 
   课程与教学论  | 
   36  | 
   2.0  | 
   1  | 
   考试  | 
  |
500000000025  | 
   中小学教育研究发展  | 
   36  | 
   2.0  | 
   1  | 
   考试  | 
  |
500000000026  |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 
   36  | 
   2.0  | 
   1  | 
   考试  | 
  |
513045110001  | 
   现代地理和中学地理教学  | 
   54  | 
   3.0  | 
   2  | 
   考试  | 
  |
513045110002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 
   54  | 
   3.0  | 
   2  | 
   考试  | 
  |
513045110003  | 
   教学理论研究  | 
   54  | 
   3.0  | 
   2  | 
   考试  | 
  |
513045110004  | 
   地理教育科学方法论  | 
   54  | 
   3.0  | 
   2  | 
   考试  | 
  |
专业 拓展课(至少4学分)  | 
   513045110005  | 
   自然地理教学问题研究  | 
   36  | 
   2.0  | 
   3  | 
   考查  | 
  
513045110006  | 
   地理课程研究  | 
   36  | 
   2.0  | 
   2  | 
   考试  | 
  |
513045110007  | 
   现代地理教育技术  | 
   36  | 
   2.0  | 
   2  | 
   考查  | 
  |
专业实践  | 
   513045110008  | 
   教学实践  | 
   3  | 
   60  | 
   3  | 
   |
513045110009  | 
   科研实践  | 
   1.5  | 
   30  | 
   3  | 
   ||
513045110010  | 
   社会实践  | 
   1.5  | 
   30  | 
   3  | 
   
六、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环节占6学分,其中教学实践占3学分,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占3学分。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实践活动实施管理办法》。
七、学位论文(毕业设计)及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每年4月份前)完成开题报告。硕士生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送审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10个月。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实施办法》和《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若干规定》。
八、主要参考书目
1.陈澄.地理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
2.张超.地理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
3.杨新.地理教学论[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何以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高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m].2005
7.刘显国.多媒体设计与运用技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8、周国烛.autocad2002基础与应用[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年.
9、王惠芳.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m].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年.
10.王树声.中学地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11.王明.地理新课程教学论高[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2.陈澄.地理教育测量与评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13.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地理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4.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5.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16.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17.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
18.孙根年.地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当前位置: